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主题教案一年级七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语文主题教案一年级七篇
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主题教案一年级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6)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这样教学,学生会觉得容易些。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菠萝、钥匙、气味、香甜、粮食、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总分的句式,及含蓄、艺术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秋天的雨的课件
板书设计:
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五彩缤纷的颜料美丽、丰收、欢乐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寓情导学。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秋天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一番吧!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师出示词语
(1)谁愿意领读这些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一起纠正。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秋天的雨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说。师板书:是一把钥匙
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读。
三、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一)、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总给我们阵阵凉意,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学生说体会,教师指导读。
(2)男女生读。
(二)、体会五彩缤纷。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来。一会儿汇报。
1、出示画面(一)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个别读、全班读。
2、出示画面(二)体会描写枫树的句子。
(1)学生自主体会读。
(2)学生做上动作再读一次。
3、出示画面(三、四)。
(1)师引导学生观看画面,拓展语言,体会丰收的词:海洋、你挤我碰。
(2)个别读。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三)、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到了,不光庄稼丰收了,水果也丰收了。
(1)师引读学生想象秋雨里还会有什么味道?
(2)重点理解勾住。
(3)秋天的雨多香啊!带着这样的体会,美美地读。
(四)、吹起小喇叭,体会欢乐。
(1)师生互动读一读。
(2)学生自主感悟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2、齐读最后一段。
五、做自己喜欢的一项。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背诵本课喜欢的段落。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秋天的雨反思
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争着回答,还有的幼儿会用优美的话来说呢。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不错,看了一遍课件之后,有个别孩子就能答出:“把黄颜色给了谁?(银杏)”,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动形象的课件之后,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是孩子们在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教学难点: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重点提示:“夏“”彩“
3、听写词语:夏天、雷雨、出现、美丽、彩虹、一道
4、校对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读读(出示投影)
三、学习课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
(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5)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B、读懂了些什么?
C、是啊,雷雨前他们渴得难受,今天终于吃饱喝足了,真舒服、真痛快!那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D、能读好这句话吗?(表情、动作)
(6)你们读得真棒!雨后的大自然一片清新自然,多么干净、多么精神,它们可舒服啦!能读出这种舒服、开心的感觉吗?(加上你的动作、表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看着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背诵)
3、学习第2段
(1)雷雨过后,大自然转眼变得特别干净、清新,小朋友,你们看太阳公公出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想不想再仔细地看看彩虹?看到那么美的彩虹,你们想对彩虹说些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第2段。
(4)指名读读。(评议)
(5)指导朗读:“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谁来读好它。
(6)会用“是谁”说个问句?
(7)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总是要问吗?(质疑解答)
为什么说彩虹是座桥?为什么彩虹是座七彩的桥?
(8)想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让小博士来告诉你!(出示彩虹形成原因)
(9)你读懂得了什么?可能有些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1小节。
(10)背诵、配乐(指名配乐、集体配乐)
四、雷雨后出现的彩虹太美丽了,小朋友都很投入,我们再来陶醉一番怎么样?合上这优美的音乐把课文读读。
五、看到这美丽的彩虹,小朋友都呆了,老师还要让你们惊呆,还有更美的呢!你们看!(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组图)
想不想把眼前的美丽留住,合出你的纸和笔画画彩虹(你觉得彩虹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就怎么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山、石”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我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前两课学习的生字)生字朋友认识的越多我们的本领就越大,你们愿意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吗?好,这节课我就在给大家介绍5位新朋友。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识字第三课,看看这课一共有几幅图,我们要认识几位生字朋友?借助拼音叫一叫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
三、学习生字。
(一)识记。
1、学习:山。
(1)出示图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用图画引出“山”的象形字,进一步认识生字“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3)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山”字呢?“山”共有几笔?课件演示按笔画记字形,同时认识新笔画“竖折”。(学生伸出小手和课件一起写,边写边说笔画。)
2、学习:石。
(1)看图认识“石”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石”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3、学习:土。
(1)看图认识“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4、学习:田。
(1)看图认识“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田”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5、学习:人。
(1)看图认识“人”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人”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课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导书写。
1、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
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
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
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
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3、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6、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四、练习。
课件演示:数笔画。
五、小结。
六、作业。
写生字。
“山、石、土、田、人”这一课是识字(一)的二节看图识字课。要求在学习汉语拼音后,认识“山、石、土、田、人”5个独体字。这5个字笔画不多,但是要想写好并不太容易,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住字形、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分清“山”的笔顺,写好“石”字是教学的难点。
一、“图”“字”结合
课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日、月、水、火”,学生对象形字的来源和造字方法有了一些认识。而“山、石、土、田、人”孩子们都不陌生,因此本课我没有逐一识字,而是在课始就先出示“山、石、土、田、人”对应的五幅图画,让学生说一说都是什么,接着打乱出示“山、石、土、田、人”的古代象形字,让学生来猜一猜这些字都念什么,能不能和上面的图画连线,学生很说出相应的答案,这时候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是因为图和字很像。由此实施了进一步理解“象形字”的设计意图。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认字写字过程中,通过说笔顺、书空描红仿写巩固了认字效果。电教设备的使用帮助我把每个字的书写过程、占格要求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仿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关于“山”字的拓展训练。
“山”的教学中当进行到组词这个环节时,学生组了很多关于山的词语,如火山,大山等等,而书上出现了“山山水水”一词,对于这个词语我在备课时研究不够透彻,没有充分挖掘出内涵,所以只是把词语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实际上这里所蕴含的词语知识是AABB词语形式的初步认识。如果针对这个词以对比的'形式来进行拓展,效果肯定大不相同。例:先读一读“山水”和“山山水水”让学生带着动作来试着多读读,感受山山水水。然后介绍这样的词语是AABB的形式。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这样形式的词语,比如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等等。如此渗透本课的读写结合点。
2、笔画教学中“土”字笔顺难点的突破。
“土”字只有三笔,看起来简单,而在说笔顺时学生却出现了问题,他们习惯用两横一竖的笔顺来写,我在处理是是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方法,虽然给足够重视,效果却不太理想,如果我先让学生观察笔顺表中“土”的笔顺变化和前面“山”的区别,学生就应该看出,“土”的笔顺是“十土”。不是一笔一笔的呈现的,这是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律,难点自然就被突破了。
四、教养中的深思
刘老师指出低年级的教养工作不仅要注重外在素养的培养,重要注重心理素养,也就是“内强素质”这主要表现为“勇敢”和“自信”,教师可通过评价与来提高学生的“勇敢”和“自信”,如:“你很会学,既知道……又能……。”“你很自信”等等。
另外刘老师还提到了低年级教师要“稳”而“实”,只有教师“稳”才能稳住学生的“心”和“情”。训练更是要扎扎实实的训练不能走过场。
几年来得低年级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的教养任务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才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的学习。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如何去做,如何去培养。
这一课得到了太多的宝贵经验,我会努力将它实施于将来的教学之中,让自己和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刺绣的发展史和现状。
2、学会欣赏刺绣作品。
3、知道刺绣的材料和步骤,刺绣的分类,针法。
4、掌握基本的刺绣针法,能够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
5、通过讲解中国涌现出四大名绣让学生知道交流,协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欣赏刺绣作品,掌握刺绣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激起爱艺术的热情,从而增强爱学习,爱生活的信心。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各种针法和图案的刺绣作品(学生和老师)若干,刺绣筐(师范一个,教学若干),布(不同材料和颜色)若干,线(各种颜色和种类若干),刺绣针(各种型号若干),图钉若干,图纸若干,2B绘图笔若干,复写纸若干,小刀若干,橡皮若干,透明胶若干,剪刀若干。
2、学生用具
小登各一个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互动法,探究法,同步辅导法,总结提高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3——5分钟)
带领学生欣赏刺绣作品,并讲解有关作品的知识,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氛围,提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讲解(25——30分钟)
一、刺绣的历史及分类(10分钟)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刺绣了!刺绣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联系紧密,不同的朝代,刺绣有不同的花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刺绣风格。
1、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民族吗?(学生回答)
2、他们衣服上的刺绣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回答)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绣,清代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1、为什么其它地方的刺绣没有成为名绣呢?(学生讨论发言)
2、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刺绣大师呢?(学生抢答)
二、如何欣赏刺绣作品(10分钟)
要想学会刺绣,就要学会欣赏刺绣,要有基本的,健康的审美能力。
1、学生再次欣赏刺绣作品后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后讲解:“欣赏刺绣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
三、刺绣的用具介绍(1分钟)
刺绣筐,布,线,刺绣针,图钉,图纸,2B绘图笔,复写纸,小刀,橡皮,透明胶,剪刀。
四、刺绣步骤(1分钟)
1、订筐;2、设计;3、棚布;4、绘图;5、复印;6、粘帖;7、选材;8、刺绣;9、修改;10、装饰;11、成型。
五、教师做基本针法师范(5分钟)
1、直线针;2、平伏针;3、螺旋平伏针;4、圈(切,扣,锁)针。
六、刺绣技巧及注意事项(3分钟)
1、线和布的的质地要贴近。
2、线穿1、5尺左右为佳。
3、刺绣开始和结束时要将线打结。
4、剪刀和针要注意安全使用。
分组领用具(5分钟左右)
每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每个组长排队领用具。
学生活动(50分钟)